Q&A.思想道德与法治
Chapter.1
Question.1
Q: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A: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 最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Question.2
Q:如何正确看待得与失?
A:
- 首先,不要过于看重一时的“得”。
- 其次,不要惧怕或斤斤计较一时的“失”。
- 最后,要跳出对个人得失的计较。
只有跳出对狭隘个人利益的计较,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真诚奉献,才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Question.3
Q:如何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A:
- 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
- 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也要看他所对应的职责及尽力的程度。
- 既要注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
- 评价人生价值,既要看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他对社会作出的精神贡献。
- 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 人生自我完善的过程,既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
Question.4
Q: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成就出彩人生?
A:
- 与历史同向,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尊重并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
- 与祖国同行,青年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
- 与人民同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Chapter.2
Question.5
Q: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A:
-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 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 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Question.6
Q:如何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A:
-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 坚定信心,明确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与坎坷,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 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艰苦奋斗是成就人生事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Question.7
Q: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A: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性地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Question.8
Q: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A:
-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 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的多少与得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 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
-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肩负历史使命,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为民奉献之志,让青春在为祖国和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熠熠生辉。
- 自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
- 漫长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大学生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Chapter.3
Question.9
Q:简述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A:
- 伟大创造精神
- 伟大奋斗精神
- 伟大团结精神
- 伟大梦想精神
Question.10
Q: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A:
- 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 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 中国精神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
Question.11
Q: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如何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A:
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又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
- 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 维护国家安全,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
-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hapter.4
Question.12
Q: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治理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 推进社会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
Question.13
Q: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A:
- 先进性: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超越以往一切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吸收借鉴了一切人类优秀文化的先进价值,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 人民性: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
- 真实性:因真实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 任何一种价值观,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不管多么动听,也终将被历史抛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真正地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契合,与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而且因其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Question.14
Q:青年大学生应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A:
- 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 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 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 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Chapter.5
Question.13
Q: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
- 首先,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
-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
-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Question.14
Q:简述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A:
-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以正当合法的手段保障个人利益。
Question.15
Q:简述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A:
-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加强网络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主体的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
- 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Chapter.6
Question.16
Q: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Question.17
Q: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道路?
A: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Question.18
Q: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
- 党的领导原则
- 人民当家做主原则
-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 民主集中制原则
Question.19
Q:依法行使法律权利有哪些要求?
A:
- 权利行使的目的的正当性
- 权利行使的必要限度
- 权利行使方式的法定性
- 权利行使的正当程序